终究,经管签证还是被玩坏了。
日本一个新的政策出台,基本上都要吹风2年以上,有些时候甚至是3-4年。
经管签证门槛提高这事儿从探讨到落地,前后大概一年,说明日本政府目的很明确,这个政策是冲着投资移民大国来的。
8月4日,日本法务省突然抛出重磅消息:
经营·管理签证的申请门槛将被大幅拉高,原本是500万日元的资本金将一口气抬高至3000万日元,同时还将强制要求至少雇佣一名常勤员工。
官方计划2025年内正式实施,法务省已进入最终协调阶段,最快可能就在几个月内落地。
这意味着过去那种“花点小钱、挂个牌子、搞个民宿、就能拿身份”的玩法,基本上走不通了。
同时也意味着来日本低配创业换身份的时代终结了。
按照原来的经管签条件准备来日本开公司拿身份的人,还有几个月的窗口期。
这次提高的硬性门槛不外乎两个:
1、500万日币注册资金本涨到3000万日币注册资本金。你可以这么理解,原来是普通中产都可以办理的,毕竟只需要20多万人民币。现在涨到了大约150万人民币,可能得稍微有点积蓄的中产才能办理了。
难的倒不是这150万人民币的中产数量不够,而是你一年只有5万美金的额度,你要如何才能用你的名义转出来3000万日币呢?
我一直认为日本政府从2006年开始设立“投资经营签证”(2015年修改为“经营管理签证”)开始,这个500万日币的门槛,就是专门为中国人留的。
当然除了500万日币的选项,还有另外一个选项,就是雇佣至少 2 名符合资格的全职员工(如日本人、永住者等)。做生意的人一算账,不管怎么算,肯定是500万日币注册资本金划算的。
2、新的经管签证将强制要求至少雇佣一名常勤员工。这等于是把原来经管签证的门槛,500万日币或者雇佣2位员工,进行了强制升级。从“或”的关系强制变成了“且”的关系。3000万且需要雇佣一位全职员工。
当然,任何的困难都难到到英雄的中国人,不就是雇佣一位员工嘛。我雇佣我老婆,我儿子,我七大姑八大姨,都可以。只是至少一年300万的工资、这保险年金一算,我靠,至少三分之一,又多了一笔支出。
就原来的条件,维持一张经管签证,一年估计10-20万人民币足够。
现在,我给大伙儿算算。
1、雇佣一个人300万日币;
2、办公室租赁100万日币;
3、做稅做帐等60万日币;
4、保险年金等各类税收至少两个人100万日币。
5、还有走流水产生的消费税等等。
一年的成本,至少500万日币打底了。至少比原来多出一倍。
这还不算,你全家人在日本的吃喝拉撒日常开支,住房,孩子上学等等硬支出。
你不用心经营都不行了。毕竟,这成本就摆在那里呢?
实话讲,即使是3000万日币,放在所有的发达国家的投资移民门槛中对比,依旧是最便宜的。但是比起之前的500万日币,毕竟门槛还是提高了6倍。肯定有很大一部分希望通过经管签证到日本的客户,会被拒之门外。
那么日本的官方为何如何决绝,强行“翻脸”,甚至迫不及待呢?
1、钻空子的太多了。
经管签证的出发点,其实很单纯,就是希望可以吸引一些外国人能来日本创业,带动点经济、创造点就业。也正因为这个目的,签证的设定一开始就比较宽松。
不要求学历,也不强制日语能力,只要你向自己设立的公司出资500万日元以上,就可以提出申请。一旦获批,就能拿到最短3个月、最长5年的签证。
起初,这项制度确实吸引了不少想来日本发展的人。但很快,它就被“玩”出了套路。
流程固定、审核松散,加上一些中介牵线搭桥,很多人根本没打算真创业,只是注册个公司、走个账,做做样子,就拿到了身份,享医保、带家属,一样不落。久而久之,这张原本鼓励创业的签证,变成了“低成本润日”的捷径。
2、造假的也太多了。
经营公司是假,其他目的是真。
截至2024年,持有经管签证的中国籍人士已超过2万人,占比过半。但问题并不只是“人数多”,而是其中不少人,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创业。
有人租间公寓挂个“公司”名头,注册个贸易公司,却没有营收、也没雇人,纯粹为了拿身份;有人打着“经营民宿”的旗号设公司,实则在灰色平台上违规短租,扰民又踩线;还有人干脆把公司当跳板,拿到签证后主要目的是定居、用医保、享养老。据说有人一年靠这张卡做了好几次大手术,花的钱还没游客买盒感冒药多。
3、投资移居中介混乱。
更有部分中介机构干脆把这张签证当“合法润日套餐”来卖:“500万起,身份到手,全家移居、医保全享、手续包办。” 听起来就像是“低门槛合法移居日本”的万能钥匙。
可现实是,日本各地的政府、学校、社区频繁接到投诉:公司不经营、地址不办公,甚至连孩子入学时,都搞不清家长的真实身份和职业。
久而久之,原本为了扶持创业的签证制度,被不断消耗信任、稀释初衷。
一些日本国会议员甚至在质询中直言不讳:“这个制度,已经成了某些人钻空子的工具。”
日本的很多制度,对于外国人都是极度友好地。尤其是对于中国人,可以这么说,走遍全球,对中国最友好的发达国家,非日本莫属。
比如免税的制度,要不是这么多人搞代购,就不会退税到机场退税了;再比如换驾照的制度,要不是这么多的外国人交通事故,多方便多好的帮助国人获得国际驾照的制度呀;再比如永住,要不是这么多人拿了身份之后不交税甚至都不在日本居住,怎么可能调整呀。
归根结底:你不自觉,你不体面,我就用制度升级来帮你自觉,帮你体面。
那么,经管签证这波改革会带来什么?
1、大量原本可以低成本“润日”的人被拒之门外;
2、试图靠“花小钱办身份”的投机者会被彻底淘汰出局;
3、续签淘汰机制开启。今后的续签,不再沿用旧标准,而是必须达成3000万日元资本金+雇佣至少一名正式员工”这两个核心条件。对于那些规模小、名存实亡的“纸面公司”来说,这已经不是提醒,而是最后通牒:要么补足实力、转正落地;要么准备退出游戏。
4、这次改革有利于那些真心想在日本扎根、有项目、有团队、有资本的实干派。
好消息是,日本政府并不是“一刀切”。
在收紧经管签证的同时,也在同步推进创业签证(Startup Visa)的制度优化:允许创业者先持短期签证入境做准备,项目落地后再转为正式签证;有些地方政府还会通过特区政策提供豁免或专项支持。
换句话说,未来是“分道管理”:你有成熟项目、有团队、有资金?可以直接走经营签证;你是初创、刚起步?可以走创业签证,门槛更灵活,但也有评估期。
简而言之:门还开着,但“钻门缝”的路走不通了。想留在牌桌上,就得亮出真本事。
一个国家,究竟该如何管理它的“入场券”?
这一次,日本选择了收紧。长远来看,它最终又不得不选择宽松。
安全配资炒股,正规炒股配资官网,实盘10倍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