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“联合国军”在朝鲜战场上的失利,从1951年5月开始,美国开始谋求通过谈判实现所谓“光荣的停战”。
谈判桌上,各项议题在以小组会的形式被同时讨论着,板门店谈判进入了第四项议程——“关于战俘的安排问题”。
01
1951年12月11日,为解决战俘问题,谈判双方决定以小组委员会的形式开启谈判。
关于战俘问题谈判一开始,美方就反对按《日内瓦公约》的规定全部遣返战俘,主张所谓的“对等遣返”,并荒唐地提出“一对一”交换原则和所谓的“自愿遣返”。
在一次会议上,毛主席对此做出了坚决而有力的表态:“这不是一两万人俘虏的问题,两个人的俘虏也要争。”
展开剩余81%谈判中,对于朝中代表根据《日内瓦公约》提出的“遣返全部战俘”的合理要求,美国人却耍起了无赖。
1951 年12月19日《人民日报》头版刊登了关于美国对待战俘问题的记述:“对方对于这一完全合理的原则,始终拒绝表示态度,坚持首先交换战俘的材料。”
面对美方的刁难,毛主席和中共中央早有准备。
这是由周恩来起草的毛泽东致李克农的电报,上面指出:“同意你们在十七日下午会议中答应对方先行交换俘虏材料,并就材料的编制交换意见,以便十八日正式交换全部材料。”
面对朝中谈判代表的质询,美方在这一轮的谈判中陷入全面被动的局面。与此同时,美国国内的反战媒体也爆发了对美国政府潮水般的批评。但这并没有改变美方在谈判中的立场。
罗援 军事科学院原世界军事研究部 副部长:美方他们不肯承诺全部遣返中朝方战俘人员,那么中方谈判人员就狠狠地驳斥了美方的提案,说我们交换战俘,不是进行人口买卖。把战俘作为一种交换条件,作为一种筹码,这是不对的,应该全部无条件地交换战俘。
02
抗美援朝战争期间,巨济岛被改造成收容朝中被俘人员的“联合国军”战俘营。
为了阻止朝中战俘回国,美方战俘管理当局对要求遣返的朝中战俘施以各种酷刑,并强行在他们身上刺下反动标语。施刑过程中,稍有不从,就会当场杀害。这一切正是美方为了实施自己所谓的“自愿遣返”原则进行的甄别行动。
在这份周恩来为毛泽东起草致李克农的电报中,可以清楚看到:“我们在会议中对战俘问题可集中于攻击对方违犯《日内瓦公约》关于无条件遣返战俘和不得侮辱、虐待和伤害战俘两条原则。”
1952年5月7日,巨济岛第76号战俘营朝中战俘举行抗议示威,并将前来谈判的“联合国军”战俘营长官杜德准将抓入战俘营。堂堂美军准将竟成了朝中战俘的俘虏,美国政府颜面尽失。杜德被释放后,恼羞成怒的美方战俘管理当局开始了疯狂报复。在此后一个月的时间里,他们对巨济岛的朝中战俘又进行了数次屠杀。
巨济岛事件给谈判桌上的美方谈判人员造成了巨大的压力。为了扭转被动的局面,美方沿用以往战争中的一系列宣传攻势,指责朝中方面的战俘营同样存在着巨大的问题。
让美方谈判人员没有想到的是,朝中方面向全世界公布了多张由美国记者所拍摄的照片。
这些照片内容正是“联合国军”战俘在碧潼志愿军战俘营的真实情况,被同样身为战俘的美联社随军记者弗兰克·诺尔用相机记录了下来。
照片中一张张开心的笑脸和适宜的生活环境,很快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,美国宣称志愿军虐待“联合国军”战俘的不实传言不攻自破。志愿军宽待俘虏的政策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,就连李奇微也不得不在回忆录中承认:“在某些方面,他们是更加文明的敌人,很多时候,他们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食物分给俘虏,对待俘虏很和气。”
03
在这份由周恩来起草的以毛泽东名义致金日成并告李克农的电报中,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共中央对于美方无赖行径的坚决态度:“接受敌人这一方案必然要长他人志气来灭自己威风。不接受,并准备敌人破裂,我们具此决心,敌人倒不一定破裂。如继续拖延,我坚持不退,敌人仍有让步可能。如不让或破裂,我应决心与敌人战下去,从敌人不得解决的战争中再转变目前的形势。”
随着朝鲜战场陷入一种打不动、谈不拢的微妙局面,以美国为首的“联合国军”认为急需取得一场军事行动的胜利,证明自己依旧拥有强悍的进攻能力与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,扭转自1952年以来正面战场与谈判桌上的被动局面,一场空前惨烈的战斗即将爆发。
发布于:北京市安全配资炒股,正规炒股配资官网,实盘10倍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